近期有关Facebook假新闻的讨论愈演愈烈。Mark Zuckerberg的回应在认为假新闻影响美国大选结果的人眼中,显得太过推诿。而主流媒体彷佛也更倾向于责怪Facebook对假新闻传播的不作为。在Facebook和Twitter成为事实上的美国人主要新闻获取渠道前,普通人看报,看电视新闻,相信新闻业者作为「Gatekeeper」的从业道德和能力,发布出的新闻具有天然的公信力。然而在网络时代,好像一切都变了。New York Times和The Onion的新闻呈现在Newsfeed上只是同样的一个个可点击的链接,而那些包装的更好的假新闻网站并不会告诉你「我们是美国最棒的新闻网站」,而是尽力说一些「主流媒体不想让你知道的事」为噱头。
对于中国人,类似的困境发生在微信上。年轻人无法忍受父母长辈在朋友圈用各种养生、鸡汤和标题党文章刷屏,但引发各种讨论的咪蒙之流难道不是年轻人捧起来的吗?互联网时代,我们都活在量身定制的「Filter Bubble」里,一天天加深既有的「证实偏差」,很难接受和自己相左的看法。这次美国大选,反映出的问题,又何止是美国人的政见差异。
对于谣言和假新闻,普通人的第一反应是辟谣和事实查证,是Facebook担负起旧时光里主流媒体的守门人责任,守住真相的防线。对科技行业了解颇深的记者Jessica Lessin给了不同的回应。作为一家对股东负责的上市公司,公众是否应该期待Facebook放弃抓人眼球的假新闻带来的流量,而选择做更符合道义的事实查证?对于Facebook这样的巨型企业,道德和商业利益之间的选择困境被无限放大,放在公众眼前炙烤。
但假设Facebook担负起了这个责任,他是否能当好这个守门人?对于「事实」的查证尚且无法做到百分百准确,而所谓「真相」–––这种掺入了过多个人阐释的信息,加上了权威媒体的背书,就值得让人自然地相信吗?将查证事实的责任理所应当的放入Facebook和微信的手中,当失去了传统媒体所承受的竞争压力时,我们将从中得到什么?
大概是一个完美的巧克力工厂。时间线上的恼人公众号被一一取关,虚拟世界里千千万同侪与我同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