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arvard,MIT 与 University of Tokyo三校合作开设的系列课程Visualizing Japan,我是忠实学生。
从近代最重要的黑船事件到战后百余年间的桩桩大事,都用当年的印刷品一样样佐证、解说,实在是很难得的体验。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资生堂昭和年间一系列的广告刊物。
Shiseido为维护顾客忠诚度所刊印一系列宣传画报可看性非常强。这与其时品牌主导人海外留学背景有关,他与大批先锋艺术家合作,字体、排版、画面营造出的完全西式氛围,放到今天看也不过时。
国内品牌我了解的很少,与本土艺术家这样紧密合作的品牌目前好像并没有?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。好的本土艺术家天然对现时代敏感,这种敏感超越地域性,超越阶层,甚至能指向未来的一点方向。尤其对于日消产品,在差异化几近于无的领域,除了价格战,最能体现品牌价值的附加对比,当然要有好东西。视觉化的力量,我更是从未在本土品牌感受到。
其中做得稍好些的,还是国际品牌。
但还是不够,还是太保守,太安全,太正确,太无聊。
本土视觉化的力量在哪里?本土艺术家的在场感又在哪里?我看不到。我不要只在艺术馆里看到。这太狭小,太无用了。我们不需要圈地自萌,需要出现。